三七,作为中医药材中被认为是最有用处甚至是最佳的一味药,在众多古籍中被记载,成为在中医药治疗上应用较多的一味良药,不仅如此,三七以其自身丰富的优秀特性,对人体的调节保健,疾病预防有着极大的作用,在众多中医药古籍之中都有着明确的记载,接下来,就让我们来一同看一下在众多中医药古籍中对于三七是如何记载的。
一、《本草纲目》(1578年)——明代李时珍著:
“味微甘而苦,颇似人参之味'。'凡杖扑伤损,瘀血淋漓者,随即嚼烂罨之即止,青肿者即消散。若受杖时,先服一、二钱,则血不冲心,杖后尤宜服之,产后服亦良。大抵此药气温、味甘微苦,乃阳明、厥阴血分之药,故能治一切血病。”
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,三七的味道上很像人参,对于消肿止血有很好的疗效,药的特质为气温、味甘微苦,能治一切血病。强调了三七消肿止血的疗效。
二、《本草新编》——清代陈士铎著:
“三七根,止血之神药也。无论上、中、下之血,凡有外越者,一味独用亦效,加入于补血补气药中则更神。盖此药得补而无沸腾之患,补药得此而有安静之休也。”
清代著名的药学家陈世铎也指出,三七在止血上有奇效,有很强的效果,并且用于补气补血中效果很好,可以保证安神休眠。
三、《本草纲目拾遗》(1765年)——清代赵学敏著:
“人参补气第一,三七补血第一,味同而功亦等,故称人参三七,为中药之最珍贵者。”
清代药学家赵学敏也指出,三七在补血方面是排第一的,与补气的人参齐名,是中药材里最珍贵的一味药。
四、《本草求真》(1778年)——清代黄宫绣著:
“三七,世人仅知功能止血住痛。殊不知痛因血瘀而疼作,血因敷散而血止。三七气味苦温,能于血分化其血瘀。”
黄宫绣认为,三七拥有止血住痛的原因是因为他拥有分化血瘀的作用,解释了三七止血阵痛作用的原理。
五、《玉楸药解》(1860年)——清代黄元御著:
“和营止血,通脉行瘀,行瘀血而敛新血。凡产后、经期、跌打、痈肿,一切瘀血皆破;凡吐衄、崩漏、刀伤、箭射,一切新血皆止。”
清代药学家黄元御强调,在止血、通淤、补血方面,三七的疗效显著。
六、《中国医药大辞典》(1912年):
“三七功用补血、去瘀损、止血衄、能通能补,功效最良,是方药中之最珍者。三七生吃,去瘀生新,消肿定痛,并有止血不留瘀血,行血不伤新的优点;熟服可补益健体。”
《中国医药大典》也强调,三七拥有众多功效,对于补血,化瘀、效果显著,并介绍了生吃具有去瘀、消肿、阵痛的功效,熟吃有补益身体的功效。
目前,三口山的三七粉促销仍在进行中,采取大幅度的直降立减政策,只为您的健康。
三口山中医药,始终将弘扬中医文化,改善人类健康生活作为自己企业的愿景,这也是三口山将对人体有益的优质三七粉作为促销品的原因所在。三七粉优惠仍在进行,希望广大朋友们前来采购。
来源:http://www.sankoushan.cn/
与《看古今医书解释三七疗效-三口山三七粉优惠进行中》相关的文章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