疼痛是继呼吸、脉搏、血压、体温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。公开数据显示,公众对于疼痛疾病的知晓率只有14.3%,慢性疼痛患者的就诊率不足60%,经过治疗完全缓解率不足20%。专家提示,女性由于生儿育女等原因,比男性面临更多的疼痛。要通过教育让女性知道,疼痛是有办法处理和解决的。
数年前,成女士因突发后枕部带状疱疹落下了严重后遗症。从此,闪电样、刀割样、牵扯样、蚁咬样等各种形式的疼痛常常交替发作,高峰时每分钟发作超过40次,让她痛不欲生。
几年来,成女士辗转国内多家医院求医,也没找到缓解疼痛的办法。普通止痛药对她已经失效,她甚至用上了晚期癌痛治疗药物——强阿片类止痛药羟考酮。疼痛逐渐加重,药量越用越大,近1年来,她每天需服用20多片羟考酮。人也越来越焦虑,坐立不安,无法入眠。
医生提醒,上述例子属于难治性慢性疼痛并发心理疾病。慢性疼痛被称为“无声流行病”,多数由组织损伤、慢性疾病、心理因素等原因导致,表现为一种急性疾病或一次损伤所引起的疼痛,超过常规所需治愈时间;或疼痛缓解后间隔数月或数年复发或反复发作,通常表现为超过3个月以上的持续性或间歇性疼痛。
疼痛是机体面临损害或疾病的信号,但公众对疼痛疾病的知晓率不足两成
“头痛,吃个止痛药;肩痛,贴个膏药;还有很多人并不当回事,觉得忍忍就过去了。”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主任樊碧发教授指出,疼痛是继呼吸、脉搏、血压、体温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,是机体面临刺激或疾病时发出的预警性信号,应高度关注,切不可忽视。但很多人存在“忍忍就过去”的错误认知,认为疼痛会自行缓解,尤其是轻度疼痛。公开数据显示,公众对于疼痛疾病的知晓率只有14.3%,慢性疼痛患者的就诊率不足60%,经过治疗完全缓解率不足20%。
2020年是全球预防疼痛年,数据显示,全球慢性疼痛的患病率约为38%,女性慢性疼痛患病率高于男性,头、肩、腰是慢性疼痛的主要部位。《中国疼痛医学发展报告(2020)》数据显示,中国慢性疼痛患者超3亿人,且每年以2000万人的速度增长。1990年到2017年,骨关节炎患病率增加2.35倍;2016年腰痛患者约有6730万人;2017年头痛患者约有4.83亿人;16%的住院患者具有神经病理性疼痛;超过60%的癌症患者存在疼痛,其中又有超过65%的患者为中重度疼痛。与之形成对比的是,公众对于疼痛疾病的知晓率却不到两成,就诊率低,且各地学科发展不均。
疼痛被称为“不死的癌症”,专家呼吁重视女性和中青年疼痛
据了解,根据持续的时间,疼痛可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。急性疼痛通常由创伤、手术或者疾病引起,持续时间较短;慢性疼痛则持续时间较长,一般在三个月以上仍无法缓解,可导致患者情绪、睡眠障碍,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,被称为“不死的癌症”。
“疼痛是慢性病不可忽视的信号,有时疼痛是慢性病的症状本身,有时疼痛是慢性病加重的信号。任何时候我们都不应忽视疼痛,否则可能会错过疾病治疗的重要窗口期。”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主任吴静强调。
吴静介绍,疼痛的刺激让机体处于失调状态,出现例如血压升高、心肌缺血、胃肠蠕动变慢等并发症。同时,每个人对疼痛的承受能力不同,疼痛发生时,即使症状不严重也不应该继续忍耐,应早干预、早治疗,阻止病情加重、转为慢性疼痛或产生心理障碍。此外,早期治疗能够提高药物治疗的敏感性,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。
吴静同时提醒,对于慢性病患者,可能因为具有一些“个人经验”,忽视了异常症状,从而延误病情:例如高血压患者可能既往发生过头痛,假如突然出现疼痛剧烈发作或伴随呕吐、视物模糊或单侧肢体无力,需要立即就医,明确是否存在脑血管疾病。
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谭先杰则表示,要关注女性的疼痛:“女性由于生儿育女等原因,要比男性面临更多的疼痛。一个家庭中,女性往往是维持运转的轴心,健康身体则是轴心的润滑剂,女性健康出现问题,家庭的正常运转也会随之偏离。因此,要关注女性的疼痛,要通过教育让女性知道,疼痛是有办法处理和解决的。”
谭先杰认为,目前,许多疼痛问题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中青年人身上,作为职场和家庭的支柱,中青年群体的疼痛问题也亟须被重视。“随着生活、工作、学习方式的改变,疾病谱发生了变化,也逐渐改变了我们自身的一些健康状态。譬如青年人长期伏案工作、看电脑,导致颈椎相关疾病,造成疼痛等问题。”
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疼痛科主任李水清教授提醒,中青年人群面对疼痛,首先要有正确认识,急性疼痛是疾病的一个信号,短期内出现疼痛一定要及时就医,而对于慢性疼痛,强行忍痛再治疗也会大打折扣。对于疼痛不要忍,对于药物不要怕。
头痛、腰背痛、关节疼痛等常见疼痛可通过控制诱因加以预防
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综合治疗科主任孙永海提示,疼痛发生的原因很多,有很大一部分疼痛的发生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行为、机体功能老化相关,控制这些诱因能够预防疼痛的发生。如头痛、腰背疼痛、关节疼痛是较为常见的疼痛类型,保持良好的情绪、确保规律的作息与睡眠、均衡饮食,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预防紧张性头痛、偏头痛的发生。腰背部疼痛与久坐久站不良姿势相关,改变不良姿势,适当锻炼腰背部肌肉力量,可以预防疼痛的发作。退行性骨关节疾病常与骨质疏松等因素相关,尤其是中老年女性,通过积极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治疗骨质疏松,能够预防或延缓关节炎疾病的进展。
采取预防措施的同时,需要关注和记录疼痛的发作规律,并总结适合自身的方法,更有效地预防发作及降低发作频率。
对症镇痛药可有效缓解疼痛,安全用药应遵医嘱
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疼痛科主任罗芳教授提醒,不愿用药、不敢用药、不会用药是疼痛患者常见的用药困惑,而使用对症的镇痛药物可以有效缓解疼痛。但应注意要按照规定剂量用药,不能自行加量、越痛吃得越多。
药物治疗是缓解疼痛的重要手段之一,常见的镇痛药有两大类:一类是阿片类,主要用于治疗严重的疼痛,尤其是癌症疼痛。这类药物属于处方药,不当服用会产生成瘾性,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。
另一类是非阿片类的解热镇痛药,主要包括对乙酰氨基酚、非甾体类抗炎药(例如阿司匹林、布洛芬、双氯芬酸、吲哚美辛等),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其作为基础镇痛药物,适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,也被国内外指南推荐用于缓解普通感冒、流感等引起的头痛、肌肉酸痛、关节痛、发热症状。这类药物通常安全性良好,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,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。
罗芳提醒,随着人口老龄化,慢性病患者基数在逐渐扩大,多病共存的患者往往用药种类繁多,容易发生药物间的相互影响和干扰。尤其对于老年疼痛患者,如果需要同时服用其他基础疾病(例如高血压、高脂血症、糖尿病、肾病等)药物,应该由医生根据原发疾病、合并疾病、用药史等个体情况评估后指导用药,可选择不易发生相互作用的药物,以减少用药风险。
持续疼痛易导致心理问题 对抗疼痛须多管齐下
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:持续的疼痛刺激会引起睡眠不佳,产生焦虑、抑郁、灾难化认知等负面情绪。而负面情绪可能会伴随其他情绪障碍,甚至采取极端行为。因此,在治疗躯体疼痛的同时,伴随的心理问题也亟待解决。李水清教授提示公众,可以综合运用预防、药物治疗及非药物治疗手段来缓解和控制疼痛。
最新治疗理念提倡联合应用物理治疗、心理治疗和运动疗法等非药物治疗及预防手段最大限度地消除疼痛。其中物理治疗包括热疗、冷敷、超短波、冲击波等,这些无创性手段安全性高,使用方便、容易接受。慢性疼痛患者必要时可进行认知疗法和心理疏导,避免疼痛恶性循环。
医生特别提醒,急性疼痛在致病因素去除后,大多能完全缓解,但慢性疼痛由于病因复杂,试图通过一次或几次治疗就能“根治”、彻底消除疼痛是不切合实际的。因此,在提高疼痛意识、积极治疗疼痛的同时,也需要疼痛患者能够正确科学地看待治疗疼痛的目标,坚持长期治疗,有效安全地缓解疼痛症状,改善机体功能和情绪,全面提高生活质量。
相关的文章>>
热门搜索:
资讯
更多图说健康
更多主要有无精打采,没有精神,不思进[t7] 取;情绪不稳定、易发脾...
病人血压突然升高,并伴有恶心、呕吐、剧烈头痛、心慌甚至视线...
患者精神症状消失3个月(慢性复发患者精神症状消失6个月)以上,...
疏风解毒胶囊的作用与功效是什么?疏风解毒胶囊可以起到解毒利咽...
艾叶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?1、散寒止痛艾叶为菊科蒿属植物艾的叶...
治疗白发的偏方有哪些?1 桑白皮30克,五倍子15克,青葙子60...
常见疾病
更多体育健身
更多2023年中级会计考试于9月9日至11日举行,刷题练习,各位小伙伴...
日前,丹阳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局长瞿煜国和当地资深导游郦建俊...
”体育组组长刘烨炜坦言,每年的体质监测数据显示,光启的孩子...
点击查看>>>临澧县2023年卫健系统公开引进急需紧缺人才直接考核...
中国银行:将做好个人按揭贷款各项支持工作-中国银行风险总监...
本文目录导航:青岛配资开户什么是配资开户青岛配资开户的优势...